公司新聞
古法符離集燒雞,曾經盛極一時。
1912年,津浦鐵路通車。那時,過往客車上的達官貴人、富商巨賈、軍閥政客及其他旅客,在符離集車站,必買符離集燒雞。符離集燒雞因此聞名遐邇,符離集因燒雞而名聲鵲起。
建國后,1956年符離集成立燒雞聯營社,融匯了韓景玉等眾多大師。這段特殊的時期,神秘的燒雞工藝被分解成流水線生產,十幾道工序的工人各司其職。
小時候的記憶里,符離集燒雞特別香。但國營廠做到后來,好像慢慢不是這個味了。改革開放之后,燒雞業重新興盛起來,但味道就是不如以前好了。鹵雞所用的水、麻雞和藥材都跟以前沒有太大區別,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?
符離集燒雞傳承人吳向東,在創立徽香源之后,就開始琢磨這個奇怪的問題。
原來,在國營廠經營的過程中,最后一道看似可有可無、實則大有文章的工藝被人為忽視了。真是差之毫厘,謬以千里!符離集燒雞的肉香與料香能否融為一體,全看這一道了。
鹵雞用湯須是陳年循環老湯,佐以13味香料,先用武火燒滾鹵液兩小時,再用文火燜鹵。這樣才能使材料味均勻的滲透到雞肉內。符離集燒雞的制作工藝,共15道生產工序,每個環節的操作都要求嚴格、精細,尤其是最后一道鹵雞,是工序中決定性的一道,對溫度、火候、配料要求之考究,是其他禽肉食品所不可比擬的。燜鹵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,過長味太濃,過短則味太淡。如何使口味、火候恰到好處,里面包含著神秘的訣竅,這就是回酥技藝。
經過兩年的努力,遍訪多名老技師,并反復試驗,吳向東終于把幾乎失傳的回酥技藝給找了回來。一經使用,馬上不同凡響。做出的燒雞,入味十分了得,肉香與料香結合,融入每一根纖維,連骨頭里面都是香!
- 上一個:香——符離集燒雞之宗
- 下一個:禽畜開始反進化——記中國農科院符離麻雞育種基地